蠟像的蠟共分三大類,植物蠟,礦物蠟和合成蠟雖然化學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長鏈脂肪酸和長鏈醇或固醇形成的酯。在室溫下為固態,如蜂蠟。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常溫下為固態,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高分子一元醇與長鏈脂肪酸形成的酯質。在化學結構上不同于脂肪,也不同于石蠟和人工合成的聚醚蠟。故亦稱為酯蠟。蠟是不溶于水的固體,溫度稍高時變軟,溫度下降時變硬。其生物功能是作為生物體對外界環境的保護層,存在于皮膚、毛皮、羽毛、植物葉片、果實以及許多昆蟲的外骨骼的表面。高分子一元醇的長鏈脂肪酸酯稱為真蠟,如蜂蠟的主要組分是長鏈一元醇(C26~C36)的棕櫚酸酯,羊毛蠟是很復雜的混合物,含有酯蠟、醇和脂肪酸。純化后稱為羊毛脂,是羊毛固醇的脂肪酸酯。巴西棕櫚蠟是一種重要的植物蠟,為酯蠟的混合物,化學式為CH3(CH2)n+1·COO(CH2)n+1CH3,n=22~32。但他們的物理性質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作為日用化學品原料,它們被劃歸在一個大類之內。然而,在實際應用時,并沒有一種蠟具有能滿足某一特定用途所需的所有性質;通常要把一種蠟與另一種或幾種蠟調配在一起,以改善他們的性質。有時還需調配進一些其它物質,以達到光穩定性好,可塑性高,熔點高,硬度高等特點。除以上特點外,采用蠟最為主要材料的重要原因是,蠟能歷經數百年而不會變質,蠟本身就是防腐劑,所以更不必擔心因為氧化而變粘。合成蠟的熔點很高,一般在攝氏75度左右,所以也不會有軟化的現像。綜合以上多種原因,‘蠟’依舊是一直以來最理想的做蠟像的材料。
制作的蠟像館創辦人杜莎夫人的蠟像,可以說蠟像拉近了我們和過去時空的隔膜。蠟像藝術館的建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欣賞蠟像,感悟歷史、珍視現實,與自己崇尚的人物“近距離”接觸。這使蠟像這門藝術趨于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