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蠟像制作小編了解,單一道做泥塑工序,就需要三四十把工具。在雕刻眼皮時,俞海波反復測量,確定厚度。原來,正常人的眼皮厚度2.5~5.5毫米,塑形時哪怕只厚一毫米,都會影響蠟像觀感。單塑頭部一個蠟像師最短就需要四五天時間。
“泥頭”做好后,需要在表面敷石膏,石膏干后,取出泥塑,填充蠟油,成為“蠟頭”,此時就可以在上面修皮紋、毛孔、皺紋等,以達到進一步逼真。在工作室,可以看到各種各樣還未經修飾的“蠟頭”,一些“蠟頭”已初步顯出動人姿態。
對于蠟像師來說,為了把蠟像做到“一模一樣”,他們需要做非常細致地“表面功夫”,植發就是其中一項。據了解,一尊蠟像需要用到頭發大約3萬根左右,植入需要一個月時間。植入之前,需要對發色進行處理。在其工作室內,有一尊吳秀波的蠟像,據說吳秀波那頭經典“奶奶灰”是經過多次漂染、上色、區塊染、片染、挑染等才做出來的“一模一樣”顏色。
一個月前,一個蠟像館在俞海波這里定制了一個蠟像,“蠟頭”已經做好了,需要植頭發。俞海波從一包假發中找出提前制作好的金黃色長假發,挑拿出一根發絲,纏在一根頂端分叉的植發針上,調整好植發針角度,一針針扎下去。植發有講究,比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頭發密度;植發一定要均勻;女士頭發從后腦向額頭以半圓形式植入,男士頭發從下往上以正圓形式植入等。
不止植發,為了達到逼真效果,蠟像師必須對明星蠟像進行“一比一”復制,包括孫楊手臂上的紅色胎記、張柏芝身上的紋身、羅納爾多膝蓋上的傷疤等,都需要按樣做好。甚至有時,明星懷孕,蠟像也要跟著漲肚;明星發胖,蠟像也要跟著“貼膘”等。
世界上,基本所有蠟像公司的制作技術都是保密的,絕不外傳。雖然,俞海波的工作室目前擁有裁縫、燈光師、模具師、化妝師、假發種植師等技師共12人,但涉及關鍵制作技術的,俞海波都自己一人完成。并且他從不帶徒弟,他常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據了解,國內現在有很多家蠟像制作公司,但它們之間從不進行行業交流,也嚴格防止同行窺探自家的“制作秘密”。
“像不像”精髓在眼神
在俞海波的蠟像工作室,擺放著各式各樣蠟像,有拳擊運動員泰森、籃球運動員科比、豬八戒、美猴王,還有美國總統領袖奧巴馬等,它們有的是成品,有的是半成品,但無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這是如何做到的?俞海波表示,蠟像“像不像”精髓在眼神。
人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性格常常能從他的慣用眼神里察覺一二,所以找對“眼神”很重要。俞海波做過這么多蠟像,迄今為止最讓他滿意的是自己爺爺的蠟像。由于父母常常外出打工,俞海波從小跟著爺爺長大。在他印象中,爺爺是個慈愛的人。上學時,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給他做飯;想吃肉家里買不起,爺爺把豆腐做成“紅燒肉”讓他過嘴癮;去世前一天,還給他做了一條魚等他回家吃……
在給蠟像最后安裝眼睛時,俞海波從一堆眼珠模具里挑出瞳孔黃色、眼睛渾濁的,比較符合老年人特征的道具,安裝后,他反復調試瞳距、眼睛聚焦點,向上看45度角、向下俯視……直到找到從蠟像眼里找到慈愛感覺。這個過程,俞海波花費了四五天時間。在俞海波看來,想要把眼神把握準確,就需要蠟像師在平時多搜集資料,把握塑形對象的性格特征。
目前他已經做出的蠟像超過2000多座,位于杭州西溪濕地的一家蠟像館里展出的奧巴馬、貝克漢姆、瑪麗蓮夢露、憨豆先生等名人蠟像多出自他之手。為了能夠讓蠟像更像,俞海波常常自己掏路費去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觀摩,邊看邊記,回來自己實驗。他直言,蠟像做久了,現在養成一種習慣,看到一個人就會先分析他的五官數據,比如眼睛大小、額頭寬窄度、發色深淺、發量多少等,對人幾乎“過目不忘”。
俞海波的訂單主要來自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紀念館、蠟像館等,對方一般會拿著具體圖紙找他們塑像。這么多年來,唯有一個訂單讓俞海波印象深刻。那是一個小男孩遭遇車禍,頭部缺失,家屬打聽到俞海波,請求做一個跟真人一模一樣頭部,用于告別會。“沒想到蠟像應用可以這么廣”,俞海波說道。
蠟像,不僅僅是復制
自世界著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入駐國內以來,國內迅速興起了一陣“蠟像熱”。作為行業“龍頭老大”,不少明星以自己的蠟像能夠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為榮,觀眾也不遠萬里去參觀。那些平常沒有機會和明星接觸的普通人,能夠在蠟像館里與“真人”合影、近距離接觸,極大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博物館也會擺放蠟像,對某些歷史上發生的場景進行還原,幫助人們理解歷史。但是隨著蠟像“紅”遍大江南北,一些粗制濫造的“雷人”蠟像也出現在觀眾面前,那低劣的材質、毫無美感的服飾,“辣”了不少人的眼睛。
其實,蠟像不僅僅是“復制”。體驗中,蠟像師俞海波也談到,外形相像只是對蠟像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蠟像要能夠對人物的精氣神進行還原,使參觀者看時,感到這個蠟像是“活”的,而不僅僅是一件物品。而一味容忍市場上粗制濫造這股風潮的興起,只會使蠟像漸漸失去市場,失去觀眾。
蠟像藝術如何才能更受人們喜愛?一方面,可以設立蠟像制作的行業協會,出臺相關行業標準,對從業人員進行“把關”,將那些只想撈快錢的“蠟像”商人剔除,留下真正的“蠟像師”。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拓寬市場,比如為有需求的消費者訂做個人蠟像、人偶蠟像等。國博今年開設名人蠟像館,在展覽同時還推出相關文創產品和服務,例如為觀眾現場制作手模等,也是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