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標本5000余件,以多角度、多方式、多側面向廣大師生及社會公眾展示西北大學的教學、科研成果,將收藏保管、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功能進行有機結合。“高校博物館一直是學術研究的重鎮,其有關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社會生活等方面的一手資料,因保護的完善性和相對的完整性一直是學術研究的寶庫。如何利用高校博物館學術遺產資源,提升高校博物館的社會服務能力,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我們近年來作了一些嘗試。”西北大學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劉豐介紹,目前,博物館下設校史、地球、生物、歷史4個分館。地球館主要陳列秦嶺造山帶及其資源環境效應、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古生物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3個專題展出。其中,秦嶺造山帶及其資源環境效應陳列旨在幫助人們認識、保護和利用秦嶺,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古生物化石陳列則訴說著5.3億年前的故事,演繹出生物進化的邏輯;古脊椎動物化石陳列展示了各地質階段古脊椎動物化石樣本,這些化石的發現對研究生物的演化、分類以及古氣候的分析、古地理的恢復與重建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際價值。
歷史館的展品主要以本校考古專業歷年發掘的西北地區出土文物為主,吸收歷史、考古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展現陜西及西北地區史前文化發展與文明起源、周秦漢唐盛世文明風貌、中外各族文明交往及西北大學校園考古成果。“西北大學歷史館的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文物室,是我國高校中成立時間較早、藏品較為豐富的歷史類博物館之一。”西北大學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賈麥明在接受采訪時對記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