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博物館的“純真”性!
博物館陳列布展公司提示:在通常的認知中,博物館被視為一個遠離世俗的清凈之地,一個保存和觀摩藝術品的文化實體。
從詞源上看,博物館在西方起初的意思是“繆斯之家”,按照古希臘神話的說法,掌管藝術的九位繆斯是記憶女神和宙斯所生,所以博物館是朝向過去的,它守護著人類的歷史記憶,不和當下的現實打交道。
從功能上來看,博物館為公眾提供審美教育,通過對藝術品的展覽、布局來促成審美經驗的形成,因而它是無功利的。
從藝術本身來看,藝術自立門戶之后,需要有自己獨特的生存領域,同蕪雜的生活隔離開,而博物館成為確認藝術身份和標準的重要機構。總而言之,博物館是中立的、脫俗的、“純真”的審美大殿般的場所。
然而,正如藝術是一個晚近的概念,博物館也是現代的發明。
博物館陳列布展公司告訴您:又如,古代西方的壁畫藝術本來與教堂或寺廟等是有機的整體。但是,博物館中的壁畫給觀眾一種錯覺,似乎它們和任何架上繪畫一樣,獨立于原先的特定環境。
從博物館懷疑論者的視角來看,博物館強行隔絕了藝術品與世界的聯系,它所保存的只是浩瀚文明中的吉光片羽而已,前人的生活世界、思維方式再也無法復原。
布迪厄在《藝術之愛》中指出,盡管社會向所有人提供了進入博物館的可能性,但是,只有那些有著實際可能性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他的意思是,就算博物館的門票費用低廉甚至免費,也不是人人都有條件訓練出審美眼光和趣味。
博物館從潛在上排除了那些缺乏相應文化資本的人,反而確認和強化了社會區隔的存在。博物館盡管是一個公益機構,卻有著無形的門檻。
此外,博物館天然地被賦予了一種權威性,其趣味和立場主導著整個社會公眾看待藝術的標準。博物館建構出了一個話語空間,其間的策展布局實際上就是一種敘述話語,人們并非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看法而不受權威的限制,但在確定政策、布置展品等方面,掌握權力的是藝術圈的一小部分人,公眾是沒有決定權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博物館重在文化的流通而非區隔,它提供的不單是視覺上的愉悅,更賦予了我們智性上探尋的潛能。
觀眾對藝術的評論、解讀,以及由此產生的審美經驗賦予了它們另一重生命,使其原先的意義穿過重重的時間迷霧,得以重見天日。
因此,博物館是否“純真”也許并不那么重要,盡管它造成了作品的“背井離鄉”,但開啟了一個通往過去或異域的旅行通道,功不可沒。